房地产 “白名单” 发力,市场回暖步伐加快
发布时间:2025-02-11 09:33:56
在 2024 年初,为了更精准地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的融资需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正式落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透露,截至当下,这一机制已成功助力 1400 万套住房的建设与交付。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在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推动房地产市场摆脱低迷实现回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多个关键方面,都展现出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其中,“白名单” 机制堪称保障房地产项目建成交付的关键力量,为项目提供了充足且稳定的资金支撑。相关数据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截至 2024 年底,商业银行针对房地产 “白名单” 项目的贷款金额达到了 5.03 万亿元,远超最初设定的 4 万亿元目标。到了 2025 年 1 月 22 日,贷款金额又新增 5700 亿元,目前房地产 “白名单” 项目的贷款金额已攀升至 5.6 万亿元。
肖远企介绍,在 “白名单” 机制运行过程中,始终遵循 “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能早尽早” 的原则。具体来说,凡是符合 “5+5” 条件标准的房地产项目,都应毫无遗漏地被纳入 “白名单” 项目管理范畴,达成 “应进尽进”;一旦项目进入 “白名单”,银行便迅速开辟绿色通道,积极为其提供融资支持,做到 “应贷尽贷”;同时,允许银行将全部贷款尽早发放至房地产项目公司设立的项目资金监管账户,实现 “能早尽早”,以此确保项目能够尽快开工,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不会出现停工现象。
以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为例,其为 “白名单” 项目 —— 西部科学城 “凤栖湖” 住宅项目开通了信贷绿色通道,高效完成贷款审批工作,并在审批通过后的短短 2 个工作日内就实现了首笔放款,切实保障了工程重要节点的资金需求。截至目前,该银行已累计放款 1.4 亿元,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工程施工进度的加快。
自去年以来,多个地区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都收获了显著成果。江苏金融监管局密切关注贷款投放情况,及时开展评估与调度工作,全力确保 “白名单” 项目贷款投放达到预期要求。截至去年 12 月 30 日,江苏省 “白名单” 项目数量多达 994 个,累计放款金额高达 4127 亿元;重庆金融监管局有效满足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为项目的建成交付提供了坚实保障。截至今年 1 月 26 日,重庆市 “白名单” 项目总数为 342 个,银行授信审批金额接近 1500 亿元,累计投放金额已超 1300 亿元。
当前,“白名单” 项目的扩围增效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认为,这一举动具有双重积极意义。一方面,能够为房地产项目引入更多资金支持,有效缓解房地产行业长期面临的融资难题,进一步推动已售商品房的顺利竣工交付,减轻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下行压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增强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促进更多有效需求得以释放。
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的某项目,规划建设共分为五期。其中一期已于 2023 年 12 月顺利交付,二期项目正在建设并同步销售,但由于销量有限,项目资金出现缺口,导致四期项目的开发和开盘时间比预期有所延迟。黑龙江金融监管局积极协调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协助企业制定融资方案,主动解决项目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帮助其满足放款条件。同时,开通绿色通道,提升审批效率,确保企业在满足条件后能够第一时间获得资金支持。
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哈尔滨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专班积极协调各方,快速办理相关手续,成功将该项目纳入 “白名单”,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肖远企表示:“我们将持续发挥这一机制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稳定对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支持,充分发挥不同融资工具的独特优势,形成协同效应,提升融资的精准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未来,还将积极探索和总结 “白名单” 机制运行过程中的经验与良好做法,尽快对相关房地产融资制度进行优化完善,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