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正处于蓬勃发展之际,但安全方面的挑战也日益严峻。业内专家强烈呼吁,需提前谋划,迅速构建起卫星互联网的原生安全能力,为其筑牢坚实的安全屏障。
一、产业布局加速推进
(一)卫星发射成果显著
今年以来,我国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8 月 6 日,“千帆星座” 首批组网卫星以 “一箭 18 星” 的方式成功发射并进入轨道,这意味着我国在构建全球卫星互联网的征程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千帆星座” 又称 “G60 星链”,是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之一,其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高效的卫星互联网服务。该项目由上海松江区牵头,联合多方资本共同打造,实施主体为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按照规划,今年将发射 108 颗星,未来还将构建超过 1 万颗卫星的组网系统。
在此之前,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 01 星、02 星分别于 2 月 29 日和 8 月 1 日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智慧天网一号 01 星也在 5 月 9 日成功升空。智慧天网致力于实现全球无盲点的个性化宽带网络服务,与低轨和高轨卫星互联网共同构建起空间天地 6G 网络。
(二)产品推出与产业链布局
卫星互联网运营商不断向市场推出更多消费级产品。今年 2 月,中国卫通推出消费级卫星互联网产品,并与航空公司合作推出航空卫星互联网产品流量套餐,提升了机上旅客的网络体验。
北京、上海等地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产业链。雄安新区启动区的互联网产业园中,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总部项目等正在加速建设,为雄安新区的数字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今年 6 月,北京丰台区卫星互联网产业园正式开园,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5 月在上海举行的相关大会上,发布了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
国际合作方面也在加速推进。今年 4 月,中国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成功在泰国落地,展示了我国在该领域的领先技术实力。
二、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
(一)发展机遇
(二)安全挑战
三、构建原生安全能力势在必行
(一)应对措施与建议
为应对安全挑战,需要研究更深入的安全评估机制,建设攻防演练靶场和举行竞赛,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增强安全防护能力。
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采取行动推进商用卫星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我国也应加快出台相关安全政策法规,建设标准和评估体系,促进融合发展和技术升级,开展国际合作。
国内数字安全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应对之策。例如,亚信安全为 “千帆星座” 制定了安全规划,构建了安全防护体系,并建议从太空段、链路段到地面段构建多层安全防线,引入零信任数据级加密方案,重视供应链网络风险,构建态势感知平台。
(二)市场前景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